十四年的心结,二十八天就解开了!近日,泽州法院通过“诊疗式调解+执前划拨”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横跨十四年的抚养费纠纷,该案从立案到执行仅用28天,创下泽州法院家事纠纷化解新速度,实现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与被执行人困境纾解的双重突破。
案情回顾
2011年协议离婚的孙某与武某约定,女儿随母生活,父亲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。后因孙某携女改嫁并变更孩子姓名为张某甲,双方彻底失联。2025年初,罹患重病的孙某作为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,要求武某补付18.5万元抚养费。面对时隔十四年的诉讼,武某既震惊于"失女复归"的戏剧性转折,更对亲子关系及抚养义务提出多重质疑。
解纷过程
2月18日立案当天,家事审判团队立即启动“三速机制”——速保全、速鉴定、速调解。
在依法冻结武某2.6万元存款后,承办法官运用“纠纷要素分析法”,精准拆解案件三大争议焦点:亲子关系确认、抚养费计算基准、特殊履行能力认定。
通过“诊疗式”问询,法官了解到武某再婚家庭中有患病幼子需长期治疗,而孙某则面临重大疾病医疗负担。在司法鉴定确认亲子关系后,法官积极组织调解,引导双方理性评估履约能力,将历史债务与现时支付能力纳入统一评估体系。经过“靶向调解”后,双方于3月13日达成突破性协议:武某支付张某甲1万元抚养费。
为破除“调解易、履行难”困局,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,泽州法院启用“执前划拨”程序,将保全账户中的1万元直接划转至申请人账户,剩余款项即时解封。自2月18日立案至3月17日执行完毕,全流程仅用28天。
典型意义
“这个案件实现了双重突破。”主审法官介绍,一是创立“医疗困境评估”调解法,平衡双方特殊困难;二是创新“保全转履行”机制,借助智能系统保障权益兑现,避免二次执行程序。
今年以来,泽州法院深化家事审判“三前机制”改革(鉴定前置、调解前移、履行前瞻),构建“诉前诊断—诉中治疗—执前康复”全周期解纷模式,通过“诊疗式调解+执前划拨”成功化解家事纠纷3件,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8天。此案的成功办结,不仅为历史遗留抚养费纠纷化解提供创新范式,更彰显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家事审判领域的蓬勃生命力!
来源:泽州法院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