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严峻复杂疫情形势,疫情就是命令,高平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快速响应,579名网格员尽锐出战,地毯式排查,全天候值守,精准化采集,人性化服务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平时有用、战时管用”。
平时用到功 实战才轻松
面对突发疫情,北城街道王寺村网格员王玉玊,紧急参与到核酸检测登记工作中。第一次穿防护服,第一次隔着无菌手套操作手机,第一次疫情就在身边......他义无反顾。核酸检测一结束,立即复盘,清点人数,有了前期采集的人房信息数据“库”,加之脑海中的住宅分布图,熟练地把采集过核酸的村民一一置于相应的住房中,“数形结合”,一清二楚,轻而易举筛查出未采集核酸的人员。有一次在排查返高的河南省外来务工人员时,第一时间翻看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登记台账,利用网格群加以核实,快速锁定本村在河南省的务工人员4名,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风险。
北城和王玉玊一样的网格员,有了新的称号,“格斗士”。虽然很累,但是一点也不慌,因为他们平时都下足了功夫,每天走街串巷两万步起,日复一日入户摸排,这户在哪,有几口人,哪家有残疾人,谁家有独居老人需要特殊照顾等等,这些个信息恐怕村上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了,日常攒下的那些步数此刻成了他们心里的底气。
小管家大忙人
“我的码怎么变成黄码了?我真的没出去呀!”申某久居外地打工加上不熟悉手机操作,突然的变码让他万分焦急。作为村里的网格员申亚茹了解情况后,耐心地帮助其一步步解码。绿码重现,申某激动地在电话里说:“我问了好些人,就是解不了,还是咱村的网格员厉害,太谢谢了!”
当战“疫”的号角吹响,神农镇的网格员们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。他们化身“广播员”手拿喇叭走街串巷,宣传当前防疫政策;化身“保供员”,专职负责保障村民生活物资,利用网格联络群,一一送货上门;化身“心理辅导员”,暖心的文字,真切的话语,安抚民众恐慌情绪。
平时,他们走街串巷,发现风险隐患、摸排疫情线索、化解矛盾纠纷,收集社情民意,是网格里的“定海神针”;战时,他们逆行而上,充分发挥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快速精准应对,成了群众身边的“守护者”。
逆风而行战“疫”人
突如其来的疫情,打破了我们这座小城的宁静。孙先平作为寺庄镇鹿宿村的网格员,格子里的267户821人,是她奋不顾身都要守护的对象。凌晨6点开始组织村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,陪同医护人员为特殊人群入户采集核酸,统计采集数据,排查返村人员,这样一天下来,筋疲力尽,有时和衣而睡,休息三四个小时,接着投入战“疫”,就着月光星光灯光在村口值守,检查过往车辆,回头望向身后的村庄在保护圈里安心沉睡,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愈发坚定。
在寺庄镇全体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,微信群里焦虑担忧的声音渐渐越来越少,关心安慰的声音越来越多,扎堆聚集的情况越来越少,居家抗疫的群众越来越多,核酸检测时间由第一轮的整整5个小时缩短到第五轮的3个多小时,大家对网格员和防疫工作的配合度也越来越高。
抗疫“夫妻档” 并肩作战在一线
在高平市东城街街道,有这样一对夫妻,他们都是网格员,并肩作战在抗疫一线,他们是凤和社区网格员靳琛和城东社区网格员常烨。
临近中午,在东城街街道凤和社区,网格员靳琛和其他社区工作者依然奔走在大街小巷,按照区块划分,挨家挨户地上门做核酸。靳琛是凤和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员,负责500余户1500余人的核酸信息登记、物资配送、入户排查等工作。每天早上5点开始投入工作,一直要持续到半夜甚至更晚,连续近一周的高强度工作,让他显得有些疲惫,但他没有怨言,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。
靳琛告诉记者,“18号晚上,我接到疫情防控的指令后,立即就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。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开始入户全员核酸检测,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,稍微休息一下,就要为群众分发物资,整理其它工作。虽然疫情防控工作很辛苦,但我依然会用饱满的状态来面对工作。希望疫情早日过去,让我们的生活回归正常。”
“叔叔,您好。我是上门做核酸的”“做核酸呢?”“对,戴好口罩啊,准备出核酸码......”靳琛的妻子常烨,此时也正穿街走巷进行核酸采样。她是东城街街道城东社区的一名网格员,负责盛业小区、幸福巷、工商联小区、政协小区和东城办小区的防控工作。虽然和丈夫同在一个街道,却只能在晚上得闲时互相问候一声。由于工作忙碌、风险较高,夫妻俩每天吃住在各自社区,3岁的孩子只能交由家里老人照顾。在工作中一向坚强的她,提到孩子却流下了眼泪。
“每天除了上门做核酸,还有居民群里的消息也很多。只有等把核酸全部采完了,我才能拿起手机,一一去回复信息。然后整理物资,挨家挨户上门送菜。”说起孩子,常烨感觉很亏欠,她说,“其实很想孩子,但是不敢想,我没有和孩子视频,怕接起电话来,孩子说‘妈妈,我想你’。每天就是家里人拍一下孩子的视频发到我微信上,晚上躺下了再看看孩子的视频。”
在高平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夫妻,他们舍小家为大家,并肩逆行、同心抗疫,成为抗疫一线别样的“浪漫风景”。他们是亲密的家人,也是并肩战斗的同志,更是彼此坚强的后盾。
正如靳琛写给妻子的信中说到:“常烨,虽然我们生活的城市暂时生病了,但只要我们一起并肩作战,笃行担当,‘疫’路同行,终将战胜病毒。在这场战争中,我们既是夫妻,也是战友,虽不在一个区工作,但是心却在一起;虽不能见面,但我们一直相互鼓励,给予彼此最大的支持。不要害怕,我们有无数战友在抗疫一线。这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考验,也是我们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。”
守护在群众身边的网格员,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,在一个个小格子里,凝聚起群众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,共建共治共享的“同心圆”在炎帝故里越画越大,越画越美.......
来源:高平政法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