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眼中的法院是什么样的?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,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。
在法律人心中,法院是守护正义的殿堂,是化解矛盾的窗口,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。
但对一些普通群众而言,法院意味着神圣高大、轻易不敢踏足。而如今,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,许多老百姓也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法学生蜕变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工作人员——我,告别了校园的闲适与安逸,投身于充满挑战与风险的社会,这一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更替,更是责任与担当的升华。
被守护者的故事
2022年5月,我偶然在家翻出了一张2021年的欠条,借款人是妈妈原单位的法人,拖欠了妈妈一年的工资,现还有两万多元没有结清。
因多次催要未果,我建议妈妈去法院通过诉讼解决,但妈妈有些踌躇,迟疑道:“金额这么小,法官那么忙是不是不会管这些小事,要不就当自己吃个哑巴亏算了。”
是啊,两万多元的金额在旁人看来并不大,但想到妈妈每天早出晚归、因为加班甚至三餐不继,单薄的数字下是道不清的辛酸与劳累,我便坚定了想法。
我找出了微信公众号上法院为群众化解矛盾的新闻,标的只有几千元的案件,法官却来回奔波数次,最终为当事人解决了纠纷。在我耐心劝导下,妈妈终于鼓起勇气走进法院。
正值疫情,在重重防疫措施之下,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立案,避免奔波劳顿。
从提交材料到缴纳诉讼费用,工作人员都为我们耐心地解答各种细节,很快承办法官就联系到了我们。庭审中,法官详细询问了我们欠款的详情,看到我们没有诉请利息部分,又为我们耐心解释了法律规定的利息如何主张和计算。
不久后,我们就收到了判决书,后来又在执行法官的帮助下,成功申请了执行,看着手机上收到的第一笔转账,我和妈妈都忍不住为我们司法工作的高效、认真、负责点赞。
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公平正义的具象化有了清晰的认知。身为一名法学生,从那时起,我也种下了一颗名为“守护者”的种子。
转变为守护者
今年夏天,我成功考入了泽州县人民法院,成为一名法官助理。
从入职起,我就怀着这样一种信念:因为沐浴在阳光下,所以我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给别人。
在跟随庭长一同开庭的过程中,我见到了这样一件案子:案情很简单,原告于十几年前承包了村里的供销社,时任村书记及会计在原告处为村委采买了一些物品,后村里会计为原告出具了一张欠条,载明“今欠到某某4321.95元”并加盖有村委公章。
这本来只是一起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,但因年久失查,村委书记及会计历经几任,现有账目无法查清该笔欠款,以至蹉跎了多年未得以解决。仅有的证据只有一张被岁月浸透的欠条,边角都被磨出了毛边。
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,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,可以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。但想到韩旭辉法官的“五先工作法”,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简单地了结案子,而是要实质性地为群众化解矛盾,何况四千多元的金额对原告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,承载着大半年的血汗。
我和庭长再一次梳理了这起案件,并向村委及供销社了解了当时的细节。后又驱车来到了村里,在村委主任的带领下找到了当时的会计,查明这笔欠款确实存在。
后经协商,原、被告达成了调解协议,这起纠纷终于落下了圆满的帷幕。还记得那天下午是个阴天,但看着原告脸上露出的笑容,我却觉得那天格外温暖。
作为司法队伍中的一员,每一件老百姓的小事,于我们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。因为它一头连着万家灯火,另一头连着公平与正义。
从被守护者成长为一名守护者,这样的转变既漫长也并不容易。
道阻且长,惟其艰难,才更显勇毅;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。
沐浴在法治的光辉下,在角色的转变中,我将更加坚定——与法同行、与人民同行!
(作者:卫舒宇 泽州法院高都法庭法官助理)
来源:晋城政法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