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,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放入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”战略中进行部署,加强社会治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。
晋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委部署要求,将加强社会治理作为必须抓好的“十件大事”之一,全方位系统谋划,全链条压实责任,全市域统筹推进,健全治理体系,锻造治理队伍,提升治理效能,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,举全市之力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面提质增效。
一项系统工程汇聚合力
党的基层组织成为群众的“主心骨”
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不能只看表象、不看根子,也不能只看局部、不看全面,要统筹兼顾、标本兼治。
近年来,晋城市坚持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,一体谋划工作权责、网格治理、队伍力量、信息化平台等工作,统筹推进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、基层减负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保障和改善民生、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,取得了“1+1>3”的效果。
曾经的阳城县北任庄村因为土地流转未兑现承包地款,造成群体性信访不断。近年来,该村持续强化党建引领,一体推进社会治理、信访维稳、产业振兴等工作,不仅解决了信访顽疾,而且带动村集体增收22万余元,让老百姓在“家门口”端起了“金饭碗”。
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朝阳骄傲地告诉记者,得益于社会治理,北任庄村实现了从“信访村”到“产业村”的华丽蜕变。这也是晋城市系统谋划、统筹推进,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开展社会治理的真实写照。
系统推进社会治理,重点在科学谋划,关键在以上率下。市委书记王震亲自上手、亲自谋划、亲自推动,突出强基固本、风险防范、常治长效,做优顶层设计,做实重点工作,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、党政统筹、多元参与的管理体制,为全市推进社会治理定好目标、明确方向。
高规格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。市委书记任主任,市委常委、市委组织部部长为总召集人,市委组织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、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、市委组织部分管组织工作的副部长为召集人,22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协调机制成员,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,集中精力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。
健全完善推动机制。市县两级全部组建社会工作部,建立工作专班和督导制度,设立乡镇(街道)权责体系、网格治理、基层力量和准入事项、物业服务管理、基层基础保障、信息化建设6个工作专班和3个督导组,强化市、县、乡、村“四级联动”,做到同题共答、合力攻坚。
定期推进重点任务。坚持周研判、月调度、季通报,先后三次召开机制全体会议,专题听取各县(市、区)重点任务进展汇报,研究分析解决任务推进中的困难问题,确保规定任务不漏项、试点工作有突破。
市委动起来,党的基层组织跟着动起来,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治理在凤城沃野迅速铺开。一件件急难愁盼随之解决,一项项惠民实事纷纷落地,党的基层组织成为人民群众的“主心骨”。
一本清单台账责任到人
打好减负赋能增效的“组合拳”
加快推进社会治理,关键在落实。
近年来,晋城市认真总结经验,将清单化落实这一行之有效的好做法,用于推进社会治理,印发《晋城市2024年破解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任务清单》,既全面承接中央及我省工作要求,明确71项具体任务,又立足实际体现晋城特色,锁定6项重点任务,试点先行、以点带面,在基层全面铺开社会治理工作。
清单管理、对照任务、压茬推进:逐个逐项完善乡镇(街道)权责体系,因地制宜强化网格精细治理,扭住“人”“事”两个关键,充实治理力量,理清准入事项,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激发自主“造血”功能,运用数字信息手段,赋能社会治理……
抓总、抓重、抓要,清单式管理方法还运用到了具体任务中,明确时间表、任务书。
健全乡镇(街道)权责体系。编制完成县乡“属地管理”事项责任清单及乡镇(街道)岗位指导目录,调整优化基层人员编制配置,稳妥有序、分期分批开展建立乡镇(街道)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,事权清晰、责能相适、履职顺畅、保障有力的乡镇(街道)权责体系正在逐步形成。
规范村社区组织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,减轻基层负担。起草制定《晋城市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退出动态调整机制指导意见(试行)》和《晋城市村社区挂牌规范性设置参考》,累计清理不规范标识牌4104块、疫情防控等3类工作机制和农产品推广等9类工作群,整合乡村振兴办等4类工作机制,梳理目前仍开具的17项证明事项和不应由村社区出具的22项证明事项,清理解散临时性工作群193个,清理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成效。
明确物业服务管理清单,规范物业管理。制定印发《晋城市居(村)民委员会、业主委员会(物业管理委员会)、物业企业“三方联动”机制(四项制度)细则》,举办党建引领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,大力整治不履约不到位、侵占业主利益等问题,建立完善物业企业退出机制专项行动,全市1429个住宅小区,配备物业企业380家,综合专业物业企业管理、社区(村)托管、单位自管和业主自管等方式,物业服务实现100%全覆盖。
合理配置力量、提升基础保障水平、优化基层信息建设与运用……处处可见“清单”的身影。清单化管理这一推动落实的重要“法宝”,正把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图景变为实景。
一张精细网格细“治”入微
“小网格”撬动“大治理”服务“大民生”
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,也是群众感知服务效能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近年来,晋城市坚持把优化网格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,持续推进“全科网格”建设,形成了“多网合一、一网统筹”的治理架构,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。
今年4月,城区时家岭社区网格员接到微信信息,称家属楼旁有电线杆歪斜断裂,网格员迅速联系物业,勘探现场,重新规划电线线路,2天时间消除安全隐患,居民纷纷为网格效率点赞。
用好网格,前提是建好网格。晋城市着力建设网格治理“四个体系”,推动“多格合一”,依托“小网格”,细“治”入微,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。
建强组织体系。按照新建型、城中村型、老旧型、单位型、城郊型五种类型,根据辖区面积、地理位置、人口规模、生活习俗、服务管理事项等要素,精细划分网格,确保网格容量适度、大小平衡、界限明晰、便于治理。全市共划分4601个网格,配备4639名专兼职网格员,全覆盖组建网格实体党组织、楼栋党小组,构建了“社区党委(党总支)—网格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四级组织链条。
建强责任体系。健全事项准入退出机制,确保纳入网格的事项接得住、干得好;完善问题上报、案卷建立、任务指派、调查落实、反馈结果、结案归档“六步闭环”运转机制,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,专职网格员经常性开展“入户敲门行动”,及时感知群众冷暖,推动“接诉即办”向“未诉先办”转变。
建强力量体系。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,建强网格党组织,结合党员“双报到”,将村社区“两委”干部、在职党员、片警、物业等5万余人全部编入网格,充实网格工作力量,与网格员协调联动,实现“网格吹哨、部门报到”;依托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技术,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的中枢作用,着力强化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;市、县两级足额列支专项经费,落实基本薪酬、月绩效和保险,强化网格员待遇保障。
建强服务体系。推动网格进万家,及时了解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急难愁盼,不断拓展养老托育、便民助餐、教育辅导、技能培训、零工就业等服务场景,规范物业管理服务,做到网格下沉有温度,服务百姓零距离;同时发挥网格员桥梁作用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卫生、医疗服务、居家养老等方方面面,以网格服务激活社会治理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建强考核体系。建立网格员考核评价机制,对网格员工作成效进行评价考核,并建立专职网格员激励晋升机制,切实发挥网格员功能作用。
聚焦群众需求,统筹资源下沉“入格”,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到点、社区治理精准到人,“小网格”撬动了“大治理”,发挥了“大作用”,切实打通了基层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一套创新做法直通基层
难解的“堵心事”变成“连心桥”
社会治理解决的是具体问题,贵在因地制宜。
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背景下,晋城市各县(市、区)立足本辖区实际,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得益彰,在“摸着石头过河”中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治理思路,蹚出了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新路径。
高平积极探索接诉即办改革,通过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,整合“12345”热线、“人民网”留言等十大渠道、1946个事项,实现群众有事“一端受理”,按照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的思路,实行首接负责、一管到底,三级会商、五步闭环工作方法,推动部门靠前服务,主动解决急难愁盼。今年以来,共受理各渠道诉求7579件,解决率达92%,满意率达98%。
沁水县持续推动“枫桥经验”沁水化,大力推广“赵树理调解”工作法,建设“赵树理调解”工作法推广中心,实现平安县城建设指挥中心、“赵树理调解”工作法推广中心、综治网格服务中心、12345热线受理中心“四中心”合一,在龙港、中村、端氏、嘉峰四个乡镇成立品牌调解室,完善诉调对接、检调对接、警调对接、政调对接、访调对接等联动机制,有力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,确保大事不出镇、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。
城区东圣社区鸿禧山庄小区率先在全市探索物业服务酬金制改革,设立业委会专用账户,物业公司酬金由业主考核发放,物业日常开支实行“事前申请、事中审核、双签章转账和事后公示”四个环节。实行物业酬金制管理以来,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57%提高到85%,小区还新建了篮球场和200余个电动车停车位,居民得了实惠,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
泽州县建立集指挥调度、信息管理、证据存储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。“指挥调度”模块视频连线,实时规范和指导执法行为;“信息管理”模块规范6项程序记录标准,明确6类问责情形,配备37台5G执法记录仪,实现执法数据信息统一管理、及时流转;“信息管理”模块助力执法监督向基层延伸,依托乡镇政府法律顾问,建立“法定、赋权事项乡办乡审,重大执法事项乡办县审”的分级分类法制审核新模式。目前,全县各镇累计单独、联合开展执法检查、巡查2000余次,单独或联合县级派驻执法机构办理案件400余件,一批基层违法案件得到有效查处。
……
社会治理一头连着民心,一头连着党心。一批批创新做法植根基层、服务群众,解决了老百姓“家门口”的急难愁盼。因地制宜、善治精治,让社会治理不再是“一阵风”,而是实实在在扎根基层,迸发生机。
一群治理渠道共建共享
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“主人翁”
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、最大受益者、最终评判者。
近年来,晋城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,持续深化党建共建联建,不断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,加快构建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城区古书院社区创新实施“双线问事、四级议事、五方理事”居民自治模式;高平市陈区镇大力探索“党建引领·产业联片·治理共进”的片区治理路径;陵川县建立“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”机制,4600余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8200余次。党员、干部、志愿者、群众,各行各业参与,汇聚起了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。
党(工)委率先垂范。建立10个“街道大工委”、171个“社区大党委”,全面落实兼职委员制,各兼职委员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,协助落实“街道大工委”“社区大党委”联席会工作安排,研究商定本单位需求清单、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“三个清单”,实现街道社区党建、单位党建、行业党建互联互动。
党员模范带动。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在职党员“四双”机制,以单位联小区、党员联居民为牵引,将服务资源由社区延伸至小区。市县两级748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包联共建小区,4.9万名在职党员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在居住地云报到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4.6万小时,点亮群众微心愿1.5万个。
社会各界参与。大力开展“两企三新”进社区活动,制定印发《晋城市试点推进“两企三新”进社区工作方案》,引导全市“两企三新”党组织、党员和新就业群体到属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,认领社区服务事项,参与爱心服务、平安建设、志愿服务等社区治理工作。全市共有522个新经济、新社会组织党组织、3242名党员到社区报到,认领服务1973项。
市、县、乡(街道)、村(社区)四级联动,一股股力量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,社会治理绘出最大同心圆,治理效能切实得到提升。晋城市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,成为我省唯一的优秀创新经验市;“赵树理调解工作法”获评全国“枫桥式工作法”;涉纪信访量连续两年下降40%以上,进京访化解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1;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2年排名全省第1。
树高千尺,其根必深;江河万里,其源必长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: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,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。”
前进道路上,我们将继续在破解矛盾中寻找新思路新模式,在解决问题中积累新办法新经验,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,努力做好社会治理这篇“大文章”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城实践提供坚实保障。
来源:太行日报、晋城政法微信公众号